江西工程学院:“经济法”对话“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两院共探“历史 + 法律”教学融合新路径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10


近日,江西工程学院在教学改革领域迈出创新步伐。经济管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南教学楼 A201会议室联合启动跨学科合作计划,将“经济法”课程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深度融合,探索“历史 +法律”教学融合新路径。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跨学科协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思政课程,而“经济法”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法律课程,对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至关重要。“此次融合教学以历史视角审视法律发展脉络,以法律逻辑解读历史变迁规律,助力学生全面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与法治建设的互动进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琴介绍道。

  

双师同堂,尽显风采。在教学内容重构中,教师团队系统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史中与经济法紧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涵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等关键节点,将历史事件与经济法的基本原理、法规体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把握历史脉络的同时,深入理解经济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逻辑与实践作用。

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教师团队充分借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元化学习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法治红色资源探访、法治实践观摩、跨学科访谈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厚度与实践成就。此外,教学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从跨学科视角剖析历史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多维度分析训练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

据课程负责人蔡卉介绍,此次教学融合将聚焦 1902年《中英通商条约》谈判、1954年公私合营等20余个典型历史场景,开发角色扮演与案例教学体系。学生可通过模拟清末商约谈判、公私合营劳资纠纷调解等实践活动,在历史情境中掌握法律逻辑,实现 “知史明法” 的深度融合。

目前,该计划已进入实施方案论证阶段,预计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落地。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其创新模式不仅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更着力培养学生“鉴古知今、经世致用”的核心素养,为应用型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助力培育兼具历史视野与法治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蔡卉、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