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领航——挖掘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工作室近日牵头开展 “挖掘红色资源 赋能乡村振兴” 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以魏建克、冯赟、于永清等为代表的名师团队,带领全体教师及学生深入新余市 20 余个乡镇,通过系统性红色资源调研、创意开发、宣传推广及乡村振兴实践,构建起 “高校智力支持 + 红色文化赋能” 的特色育人模式。

一、名师领航:红色资源调研织密 “经纬网”

        在名师工作室统筹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四支专项工作组,由魏建克担任组长,冯赟任副组长,于永清为具体执行人,形成 “区域对接 — 专业指导 — 成果转化” 的三级工作体系。“红星闪耀” 工作组在于永清带领下,深入水北镇、下村镇等 8 个乡镇,通过访谈 92 位高龄老人、查阅 137 册地方史志、实地勘察 46 处红色遗迹,整理出《罗坊会议旧址保护现状报告》等 12 份调研手记;“赤焰先锋” 工作组组长黄琴创新采用 “田野调查 + 口述史记录” 模式,在河下镇挖掘出抗战时期地下交通站的完整史料链,相关素材被纳入《新余红色故事集锦》编纂计划。

         名师团队首创 “双师带教” 机制,每位名师配对 1-2 名青年教师与 3-5 名学生。张洪萍教授在分宜镇调研时,指导学生运用 GIS 地理信息系统绘制 “红色遗迹分布数字地图”,将抽象史料转化为可视化教学资源;占顺霞老师在洞村乡开展调研时,带领学生开发出 “红色记忆” 语音导览小程序,收录 32 个红色故事音频。截至 2 月底,各工作组累计建立包含 217 个红色人物、89 处遗迹、156 个历史事件的数据库,为后续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意赋能:红色文化开发打造 “精品链”

        进入 3 月,名师工作室聚焦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启动 “五个一” 精品工程。魏建克教授牵头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将九龙山乡革命历史改编成沉浸式思政课剧本《星火》,融入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环节,已在 3 所高校试讲并获好评;冯赟副教授带领 “赤焰先锋” 工作组,联合新余市文旅局规划出 “罗坊会议旧址 — 九龙山革命纪念馆 — 水北红色教育基地”3 条主题旅游线路,设计的《红色研学手册》被纳入新余市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

        在数字资源开发领域,肖鹏教授指导团队制作的《新余红色走读》系列微视频,采用 4K 航拍技术记录 22 处遗迹风貌,其中《良山兵工厂:战火中的钢铁脊梁》单集播放量突破 10 万次;崔丽老师带领 “红韵传承” 工作组开发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校本课程,结合 VR 技术还原分宜钤山镇红军医院场景,已在 5 所乡村小学开展教学实验。截至 5 月底,工作室累计产出视频作品 18 部、研学课程 9 门、旅游规划方案 4 套,相关成果入选江西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案例库。

三、多维推广:红色精神传播构建 “立体网”

       6 月起,名师工作室启动红色文化 “六进” 传播计划。于永清教授策划的 “红色记忆” 巡回展览,在新余市图书馆、8 个乡镇文化站展出,通过 200 余幅历史图片、30 件实物展品,系统呈现新余地区革命历程;黄琴老师指导学生举办的 “红色故事我来讲” 校园演讲比赛,吸引 1200 余名师生参与,优秀选手组成 “星火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志愿宣讲 23 场。

         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张艳老师运营的 “新余红潮” 微信公众号,开设 “每日一史”“名师说红” 专栏,发布原创文章 46 篇,其中《解码分宜红军标语:笔尖上的革命动员》获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占顺霞团队制作的 “红色新余” 抖音系列短剧,以年轻化叙事重构历史场景,单条视频最高点赞量达 8.7 万。据统计,宣传推广阶段累计触达受众 15 万人次,形成 “线上传播 + 线下体验” 的立体传播格局。

四、实践育人:乡村振兴注入 “红色动能”

         在名师工作室推动下,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肖鹏教授团队协助良山镇开发 “红军粮” 特色农产品,设计复古包装与红色故事溯源标签,产品上市首月销售额突破 30 万元;崔丽老师指导学生在洋江镇建立 “红色旅游创客空间”,培训 28 名村民担任讲解员,带动当地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 170%

         在产业赋能层面,魏建克教授牵头成立 “红色文化产业智库”,为九龙山乡规划红色文化产业园,引入 3 家文创企业;冯赟副教授组织的 “电商助农” 培训,帮助凤阳镇果农通过直播销售 “红军桃”,单季增收 12 万元。截至 6 月,活动直接带动 6 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超 50 万元,200 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 “红色文化 — 旅游经济 — 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

    “此次实践既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动探索,也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 魏建克教授表示,名师工作室将持续深化 “挖掘 — 转化 — 赋能” 工作链条,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力争形成可复制的 “高校 + 地方” 协同育人模式。据悉,该系列活动后续将重点推进红色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并启动《新余红色文化发展蓝皮书》编纂工作,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