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18 日,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教学研讨盛宴 ——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戴瑞轩老师受邀莅临,围绕教学比赛备赛策略与思政课教学创新开展深度指导与专题讲座。此次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教学竞赛能力,探索新时代思政课育人实效提升路径,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交流。
戴瑞轩老师以其荣获 2025 年全省高校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选拔赛二等奖的实战经验为基础,从选题立意、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态呈现四个维度展开分享。她特别强调:"教学比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展示,更是育人理念的具象化呈现,要在 15 分钟的片段教学中凸显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
在案例解析环节,戴老师以获奖作品《辛亥革命为什么会爆发》为例,详细拆解通过 "问题链设计 — 情景化导入 — 互动式研讨" 的三段式教学结构,让抽象理论 "活起来"。针对教师们关心的课件制作痛点,她提出 "视觉化叙事" 原则,建议通过历史图片对比、数据可视化图表、学生实践视频等多元素材增强教学感染力。
在专题讲座中,戴瑞轩老师结合主持完成市级课题 1 项、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 4 篇学术论文中的理论思考,构建了 "价值引领 — 知识建构 — 能力提升 — 情感共鸣"的四维教学模型。她指出:" 讲好思政课,要把握 ' 变' 与 ' 不变 ' 的辩证法 —— 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变的是适应 Z 世代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座现场,戴老师展示了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案例(如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展),强调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的育人理念。她提出的 "三个融入" 教学法引发热烈讨论: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主线、将社会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将学生成长需求融入教学设计。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她还分享了利用 VR 技术还原 "红军长征路" 的沉浸式教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创新思路。
在交流研讨环节,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 "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学生接受度""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构建 "等问题与戴瑞轩老师展开深入探讨。青年教师肖鹏老师表示:" 戴老师的分享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接地气的实操方法,特别是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的路径,为我们解决了 ' 有素材不会用 ' 的困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勇教授在总结中强调:"戴瑞轩老师的经验分享彰显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 ' 的素养要求,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在即将到来的校级教学比赛中展现思政课教师的育人风采。"
本次活动不仅为江西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提供了教学比赛的 "方法论指南",更搭建了校际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平台。据悉,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将在课题研究、资源共建、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
一审:龚丽
二审:黄琴
三审:于永清